刘雪洋:中国古代文学在北美传播的新形式
谈起中国古代文学在北美的传播,通常是指在学术界的传播,其研究角度也是以纯学术的角度来进行的。有传播就有接受,古代文学在学术领域的接受自然在北美各大高校亚洲文化研究中心或东亚研究中心等。至于古代文学在海外传播的其他形式也主要侧重于一些剧本的改编和演出,如一直被热议的《赵氏孤儿》。
近些年来,随着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增多,华人在北美的圈子不断扩大,中文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情结日渐增厚,逐渐出现了一些学术之外传播的新方式。
如今,北美不再是人们传统概念里的美国,而是美国和加拿大。加拿大不仅地理位置上与美国靠近,教育体系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特别是中文的流行。近年来,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中文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首先是公立的中小学,只要华人集中居住的区域,学校都开设免费中文补习课,并且这里规定3.5公里范围内就有一家公立学校,所以中文普及率还是非常高的。
中文补习一般是在晚上和周末,中文课程的设置和教授,也是由公校所聘请的华人负责,而华人在教授中文的时候,也多偏爱选择古典诗词,比如唐诗等。
中文学校教授毛笔字
其次是私立学校,很多私立学校小学阶段也设置中文课后补习,但多偏向于识字为主,因为参加的学生不像公校以华人家庭的孩子为主,而是很多对中文感兴趣的非华裔家庭。
不过,相同的是私立学校的高中阶段也开始中文的IB课程,IB课程都是算学分的。一位在私立学校教授中文IB课程的朋友Coral,她教了20多年的中文,经常选古典文学作品如戏曲《牡丹亭》的某些片段让学生阅读,同时也讨论这些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物形象等话题。
她说,教授高中年龄的学生,不仅仅是让他们认字,更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而中国古典名著就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理解作品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再者就是华人设立的中文学校,不少学校为了吸引学生,更是在课程设置上下足功夫,加入很多带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古典诗歌,《三字经》,更有学校直接拿《中庸》、《论语》作教材,让孩子背诵让专业学生都觉得拗口的章句字节。孩子们虽然不能完全理解,但背的摇头晃脑,颇为认真。
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但凡有机会和条件的,总会做点传播中华文化的事情,品茶就是其中一种。时下品茶就流行起来,很多人自发组织规模不等的茶会,如在微信上的“无事茶会”成员接近500人,如新成立的“茶叶学会联谊群”等。
主办“茶叶学会联谊群”的负责人Lilian也是多伦多“茶协会”的创办人,她是资深茶艺师,最近开始茶艺培训班,很受好评。
更为重要的是她对古代文学特别是明清小说情有独钟,经常请人来她的课上和学员一起讨论欣赏,并开展“梦回红楼”主题茶会。机缘巧合,因为要补失去的文学梦,我于两年前重回南大学习古代文学,骆耀军博士便成了我的师兄(和年龄无关),也就有了这次品茶和讲学的故事。
其实这次讲座之前,骆博士已经为茶会作赋一首,现成为他们宣传的首页。这次主要适逢骆博士在麦吉尔大学访学,因一些资料搜集工作前来多伦多,也正好借此请他作一次讲座。
该讲座的题目是茶协会定好的,因为他们想继续上次有关《红楼梦》的话题,所以给了题目“红楼梦与清宫文化”。时间是6月28日上午10点,这里说一个插曲,报名前来的朋友都知道是我的师兄,那天一见都惊呼:“这么年轻呀!”因为我是临近退休的年龄,他们自然认为我的师兄应该是长满皱纹的爷爷了。
因为和茶文化有关,骆博士在讲述前模仿宋元说话“得胜回头”的方式,以《红楼梦》“栊翠庵品茶”的故事为“茶引子”,询问饮茶较多又伶牙俐齿的林黛玉,是被谁说成“竟是大俗人”却一句反驳的话都没有?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后,骆博士一一分享了妙玉品茶所用的茶叶、茶水、茶具和茶论。再由栊翠庵被纳入私家花园“大观园”过渡到《红楼梦》里的满清文化上来。从清初的“禁足令”、“剃发令”到宫廷画师郎世宁绘制的雍正行乐图、平安春信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勾连起了《红楼梦》中诸多男女的服饰、发型、是否裹脚以及曹雪芹与皇宫文化的关系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讲述,引发了所有听众的兴趣,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边借用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影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喜闻乐见的小说故事情节,同时也不忘传递一些学理性的知识探讨,比如关注《红楼梦》中的满族文化,不仅要找出小说文本中直接关联满族风俗的叙述,而且对那些并非源于满族本身却是清代皇宫贵族喜爱的器物和文化,也都是在阅读小说时值得留意的内容。
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大家意犹未尽,问题提个不停,从小说人物分析、命运安排到创作背景,更对小说饮茶情节中茶杯的使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说为什么妙玉要用犀牛角杯,按理说是不适合泡茶的。
在交流讨论的最后环节,骆博士又着重向大家介绍“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希望大家在接受各种普及化的小说故事的同时,也知晓专业领域探讨的知识,兼听则明。这样的介绍让大家觉得很有帮助,纷纷扫码关注公众号,很是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并期待骆博士下次再来交流。
当然,这种传播的新方式也不止上述几种,此外还有水墨画与诗词欣赏、剧场演出、私人俱乐部里的古代文学兴趣爱好者聚会等。当然,高校内部也有一些非学术的传播形式,如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就不定期的举办由学生主讲的古代文学赏析、经典研读等活动。
中国古代文学在海外的研究传播价值自然离不开各位从事该领域的各位学者,但这种非学术的传播新形式生动活波,不像学术那么严谨,并且与其他形式结合在一起,让大家在心情愉快轻松的状态下了解比较深奥的作品,比较容易让人接受。
西方人愿意通过了解古代文学更多的了解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海外华人也因移居国外,渴望自己的后代多学习一些古代文学,以此记住自己的母语文化。所以,这种新形式的传播方式,让中国古代文学不断深入人心,不失为一种体现时代色彩的方式。
【相关阅读】
本文经作者授权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苹果手机用户可长按
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